微理财 400 700 4518

请扫码关注/下载手机客户端

  • 订阅号

  • 服务号

2022年世界投资者周 | 如何避免“伪私募”挖坑?

2022-10-17 13:35:34

近年来基金行业蓬勃发展,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伪私募”也时有发生,不法分子用极高的收益诱骗投资者,一旦投资者警惕性不够,很容易中招。常见的“伪私募”有哪些套路,投资者又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伪私募”的常见套路

一是承诺高额回报

很多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时候,都希望收益越高越好,这一点就被“伪私募”的不法分子所利用,而且效果很好,屡试不爽。通过类似“每天获利10%”,“内部消息,无风险,还本保息”等话术编造一夜暴富的神话哄骗投资者入局。

二是超低投资门槛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应符合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等要求。但有些不法分子会利用“内部拼单、10元上车、无需履行合格投资者评估程序”等手段吸引投资者入局。

三是向社会公开宣传

私募基金,顾名思义只能私下向特定的对象募集,而不能向公众推广募集。而有些不法分子会通过媒体、推介会、手机短信、小册子、宣传单、熟人拉拢介绍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利用传销式销售方式,构建庞大的销售队伍、众多分支机构和销售网点,高额销售奖励,介绍身边人买基金,即可得高额佣金,或者针对老年人群体,买基金送诸如iPhone、电视机等礼品。

投资者如何避免“伪私募”挖坑

一是购买渠道要正规

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产品应当在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建议投资者在购买私募产品前,先在基金业协会官网进行查询。在购买私募产品时,应仔细阅读相关产品介绍,了解买的是谁的产品、到底与谁签约、资金划到何处以及具体投向何处等,切勿被所谓的高收益蒙骗,切记“你看中的是别人的收益,别人惦记的却是你的本金”。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咨询基金业协会或监管部门。

二是投资要量力而行

对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私募基金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同时还有初始投资额的门槛要求。因此在认购私募基金时,应对本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如不能承受或承受风险能力较弱时,应审慎购买。

三是事前要摸清底细

目前登记的私募机构众多,投资者在认购前可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上查询私募机构及其备案的私募基金的基本情况、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查询工商登记信息。

四是决策要理性谨慎

许多机构以高收益为噱头吸引投资者,甚至打着私募基金的名义诈骗、非法集资。因此投资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勿因高收益的吸引而放松警惕、盲目投资,自觉抵制“一夜暴富”、“快速致富”、“高收益无风险”“保本保收益”等噱头诱惑,多一分怀疑,少一分侥幸,牢固树立“投资有风险”的理念,在充分了解风险的基础上,审慎投资,避免上当受骗。

五是投后要持续关注

投资者在认购私募基金产品后,要持续关注私募基金产品投资、运作情况,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按照约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投资者若发现管理人失联、跑路,基金财产被侵占、挪用,基金存在重大风险等情况,要及时向基金业协会或私募基金管理人注册地所在地证监局反映,或者在纠纷发生后及时通过仲裁、诉讼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若发现私募基金管理人涉嫌诈骗、非法集资等犯罪线索的,要及时向公安、司法机关报案。


风险提示:本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所管理的其它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本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和本金亏损,由投资者自行承担。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基金前应认真阅读相关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文件,了解所投资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